曾有机会读于丹老师讲伦语心得,听后想说两句。
一、于丹老师对伦语的解读,是以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迷茫为背景,把《伦语》的精神内含用时代的眼光进行全面的诠释,符合人们找方向的需求,很是成功。
二、《伦语》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及于老师诠释、推崇的真、善、美是一种绝对式的理想,人们在精神领域可以感受内心的满足,但不具有指导实际生存的意义。原因有两点:一是现实残酷的竞争,优胜劣汰的法则不支持;二是孔夫子多年来执著且努力的无果,就是强有力的佐证。
三、从善和从恶这个问题的论证。善和恶这两个对立面由人这个具有灵性的载体所兼融(也唯有人兼融的如此良好)。假设人生是一条直线,一侧是善,一侧为恶。没有人能永远沿着这条线上的每个点前行,要么可能在左,要么在右或者在点上。那么他真正的人生轨迹应该是沿着这条线两侧来回运动的(一定幅度)。脱离这个度的运动就是大善和大恶,这个人的行为将被社会(人类群体)做另一种认定,要么被认定为罪犯或罪人;要么被认定为英雄或伟人,这均属失常行为,不符中庸理论。由此得出,现代人要想追求个人的最高理想,就必须突破中庸,否则他个人绝对不可能站在人生的山峰。
四、每个人都是一个能够自循环的“宇宙”系统。发现、判断、认定地创建自我,并在自我的“宇宙”中实现个人价值是我们当下应做的。